企业动态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技术简介

点击次数:880 发布时间:2023-10-10 16:06:56

一、  概述

1、 农村污水处理分类介绍:

污水处理水平  污水处理一般划分为:初级处理、生化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三级处理)三个处理水平。

初级处理:是指通过格栅或沉淀池等除去部分悬浮固体和有机质的过程。通过初级处理,悬浮物、生物化学需氧量(BOD)以及病菌一般可降低50%左右。在沉淀池中加入一些化学或微生物絮凝剂以及石灰等可加速悬浮物质的沉淀(强化初级处理)。

二级处理:也是传统的一种处理方法。一般采用生化技术。二级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污泥中各种细菌或真菌的氧化作用破坏有机质的结构,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BOD。如果采用厌氧处理技术,污泥中有机质在厌氧菌作用下可产生沼气。利用活性污泥技术的二级处理可使病菌数量降至10%。

三级处理: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处理方法。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对污水进行更高一级的处理过程。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投放化学絮凝剂、活性炭或交换树脂、反渗透工艺以及各种杀菌处理技术。处理目的主要是除去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糖类、盐分,以及对污水进行消毒等。

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污水来源及其处理后的用途。不同的污水来源以及处理后污水(再生水)的不同用途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水平和处理技术。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主要含有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及病原菌等污染物,再生水主要用于各类作(植)物的灌溉用水、景观或环境用水等方面。根据再生水的具体用途,确定污水需要处理的深度或水平。

2、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介绍

目前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是根据污水处理水平的要求,采用一种或几种处理技术或工艺联合处理污水。按照污水处理技术的适用条件,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分为集中处理分散处理两大类。

2.1  集中处理系统:集中处理系统主要是指(小型化)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或土地处理系统等,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措施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水净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2  分散处理系统:分散处理系统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微型化污水处理厂。它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措施组合工艺,将各种处理技术高度集成在一个较小的空间范围内。随着各种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分散处理系统的产品种类和型号越来越多。我司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就属于分散处理系统。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2.3  集中处理系统和分散处理系统优劣势对比:

2.3.1 投资对比:

集中处理系统的投资:污水处理费用随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投资以及运行费用一般较高,人工湿地系统和土地处理系统的处理费用相对较低。污水深度处理的工程费主要与要求的出水水质有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程投资和运行费一般分别为传统二级处理工艺的1/3~2/3和1/6—1/3。

分散处理系统的投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就是典型的分散型处理系统,也是目前市场上盛行的一种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投资成本低,运营效率高。

2.3.2 效益对比:

(1)    经济效益。污水处理的直接经济效益与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程度密切相关。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作为灌溉水或其他用途使用,从而节约淡水资源。同时,农村地区环境条件的改善可降低与污染有关疾病的传播,减少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

(2)    能源效益。污水处理厂需要一定的能源消耗,如果采用厌氧分解工艺,将产生的沼气收集发电可解决部分能源问题。人工湿地或土地处理系统一般不需要消耗能源或耗能极少。

(3)    环境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最直接效果就是环境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当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时,通过居民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4)    社会效益。污水处理既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又可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  产品介绍

2.1     设备介绍:

2.1.1     RMZ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地面式)

1.png


2.1.2     RMZ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地埋式)

2.png

2.1.3     设备内部集成系统构成:

3.png

2.2     工艺介绍

4.png

工艺流程:

当生活污水经收集管网排入污水格栅渠,经格栅渠处理后的污水自流进入调节池经提升泵提升至一体化设备内,在设备内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污水中污染因子被微生物充分降解分解或与水分离。好氧区的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装置回流至缺氧区,沉淀区的底部污泥通过气提回流装置回流至预脱硝区。好氧区出水流入至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的上清液送至紫外消毒设备后达标排放。

三、  技术优势

3.1     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5大产品优势

3.1.1    智能闭环控制:通过增加水质传感器,实现设备闭环控制管理,保证出水达标;

3.1.2    灵活扩展:根据处理需求,通过并联扩展处理规模;

3.1.3    高效节能:通过自动控制实现高效生物填料、精准曝气,效率高,更节能;

3.1.4    智慧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本地智能化,实现高效、便捷、精准管理,有效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3.1.5    体积小巧,集成化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选择地面/地埋式安装。

3.2     设计灵活多样性:

3.2.1    普通型:以出水稳定达标为设计前提、以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高效低耗为处理理念,开发的集生化、沉淀、消毒等功能单元于一体的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产品。

出水标准:一级A标

3.2.2    增强型:于高浓度生活污水或地方标准更高的项目,采用AO+MBR/A2O+MBR的工艺方法提供了全方位的决方案。MBR模块的加入使得污水处理系统可应对更高的出水要求和更严峻的进水水质。

出水标准:一级A标/类四类水

3.3     集成工艺系统、集成监控系统、专业外观设计

兼顾投资成本低,安装快捷方便,同时,具备和兼顾了设备整体外观设计、设备工艺集成系统设计、处理工艺的综合运用设计、集成管理监控设计,充分体现和展示了先进、智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及使用体验感受。

3.4     工艺特点对比

对比项目名称

传统地埋式

一体化设备

建设要求

很难实现模块化设计,最好按最大设计能力一次性建成

易于实现模块化设计,适用于分期建设,设备材料分期分批到场,节约占地和投资

场地要求

不受设置场所限制

不受设置场所限制,可做成立装式、浅埋式和地下式

出水水质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全面优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可以直接回用

占地面积

约为1m2/(m3.d)

1/3~1/2   m2/(m3.d)

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产量大,污泥处理费用高

剩余活性污泥产生量小,约为传统工艺的1/5-1/8

理论上可以实现零污泥排放

有无二沉池

有无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时有发生

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得MBR无污泥膨胀之虞

水力冲击负荷

水力冲击负荷较大,因水造成的设备损耗较大

抗冲击负荷较强,减缓了因水造成的设备的损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运行管理

设备较多,管线复杂,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一般需专业人员维护(3班倒/天,需4人),且维护较难  

设备较少,流程简单,易于实现全自动控制,运行稳定可靠,操作人员仅需经过简单培训,维护较易。

有无二沉池

3.5     工艺优势特点:

3.5.1    工艺参数易控制:反应器内可实现SRT和HRT的完全分离;膜分离单元不受污泥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3.5.2    剩余污泥产量低:实现了泥水分离,出水浊度低;

3.5.3    节约建设成本: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从而容积负荷得以提高,生物膜反应器体积减小;

3.5.4    硝化率高:反应器中MLSS高,使其比传统生物法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3.5.5    出水水质达标稳定:取代了传统二沉池,能够截留在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絮体和较大分子有机物;

四、  运维管理:

4.1      日常检查实现无人值守监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1     曝气点的曝气量;

4.1.2     活性污泥的颜色与气味;

4.1.3     污泥浓度、粘度;

4.1.4     pH值;

4.1.5     水温、水位;

4.2     定期膜组件的维护、清洗与更换服务;

4.3     系统运行状况监控,实现集成控制管理。

五、  项目案例

5.1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沈阳项目)


5.2        地面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项目(云南项目)

8.png

5.3        工程出水现场情况(无锡项目)

9.png


5.4        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对比(河北项目)

10.png

六、  主要问题关注点

6.1     农村污水的特点

6.1.1    总量很大,但作为个体而言,水量较小;

6.1.2    水质、水量变化大,排放无规律;

6.1.3    分散,通过大规模管网收集污水有困难,且经济上不合算。

6.2     农村污水改造面临的问题

6.2.1    制约农村污染有效控制的瓶颈:缺乏资金保障、缺乏科学规划、缺乏高效组织、缺乏技术标准、缺乏长效管理。

6.2.2    在技术方面:城市污水厂的技术工艺不适合,需要研究和总结真正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

6.2.3    在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规程和标准等;

6.2.4    在机制方面:缺乏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与长期运营机制。

6.3     农村污水处理改造主要关注点

6.3.1    选址:

一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闲置土地;

二要距离适中;

三要认真做好土地调整协调工作;

四要充分考虑土质层;

五要尽量避开村中主干道;

六要注意标高,避免污水倒流。

6.3.2    管网铺设要规范,确保质量,符合村镇规划。

6.3.3    管见管径不能过小,防止堵塞;

6.3.4    终端系统监管。

6.3.5    植物种植,环境锦上添花。


欢迎扫码关注上海官方微信公众号